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版图中,南宫市正以独特的文旅资源为支点,撬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座兼具千年历史底蕴与现代休闲活力的城市,通过文旅融合、产业联动,逐步构建起 “文化赋能、旅游带动、消费升级” 的经济增长新模式。
历史 IP 转化为经济动能,文化遗产焕发商业活力
南宫市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加速向经济资产转化。作为河北佛教文化发源地之一的普彤寺与普彤塔,不仅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成为文旅融合的核心载体。近年来,当地通过保护性开发,打造 “古塔禅修”“非遗体验” 等特色项目,持续吸引周边省市游客,有力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关联产业发展。
“冀南红都” 红色文旅品牌的打造,更是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依托八路军 129 师东进纵队司令部等革命旧址,南宫市建成红色旅游专线,开发沉浸式红色研学产品,大量接纳研学团队,红色旅游综合收入稳步增长,有效拉动了革命老区的就业与消费。
产业协同构建生态圈,休闲经济释放消费潜力
南宫湖文化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展现了 “文旅 + 商业” 的协同效应。尚小云大剧院作为文化地标,通过引入京剧演出、非遗展演等内容,形成 “演出 + 文创 + 餐饮” 的消费闭环,显著提升景区周边商业综合体客流量,文创产品销售态势良好。
南湖温泉国际酒店的运营则体现了 “休闲 + 度假” 的经济价值。其夏季荷花景观与水乐园、无动力乐园形成季节性消费热点,暑期接待大量家庭游客,酒店客房入住率居高不下,带动南宫市夏季旅游消费大幅增长。这种 “主题乐园 + 生态景观 + 高端住宿” 的模式,不仅提升了旅游产业附加值,更推动南宫市从 “过境游” 向 “目的地游” 转型。
交通枢纽优势凸显,区位红利加速变现
南宫市 “四高速环绕、双机场联动” 的交通网络,为文旅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大广高速、邢临高速等交通干线的贯通,使南宫市融入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城市的 “两小时交通圈”,外来游客中跨市自驾游客占比可观,交通便利性直接转化为旅游消费力。
依托衡水高铁站、邢台高铁站的 1 小时接驳优势,南宫市与周边城市共建 “文旅消费联盟”,推出跨区域旅游套票,联盟城市互送客源成效显著,实现旅游收入跨市流动,区域经济协同效应突出。
当前,南宫市正以文旅产业为突破口,规划建设 “南宫湖文旅产业园”,计划引入文旅综合体、数字文创等项目,预计全部建成后将新增大量就业岗位,为 GDP 增长带来有力推动。这座千年古城,正通过文旅经济的创新发展,书写着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