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健农益行”实践调研团深耕小塬村:用健康关怀织就乡村幸福网

在陕西宝鸡的盛夏时节,热浪裹挟着黄土的气息扑面而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健农益行”社会实践调研团的师生们却步履坚定。7月2日至7月16日,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在指导教师张涵、王梅桂的带领下深入陕西省宝鸡市天王镇小塬村,展开了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他们以“健康关怀”为犁,深耕于这片土地,将用药安全宣教、专业义诊服务、暖心入户帮扶与农事助力紧密结合,更致力于探索服务乡村健康的长效机制,为小塬村的乡亲们送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健康礼包”。

实践团成员全体合照

一、健康关怀入村户:义诊暖流润民心

实践团在小塬村村委大院在活动期间成了临时的“健康驿站”。每日清晨,闻讯而来的村民便有序排起了长队。“健农益行”团的成员们迅速进入角色,依托专业背景,细致地为村民提供系列健康服务。量血压的摊位前始终人头攒动。队员们耐心询问村民既往病史,认真记录每一次测量数据,对血压异常者及时给予个性化的生活建议和就医提醒。累计为近200位村民提供了血压筛查服务,初步建立起一份珍贵的乡村基础健康档案。

实践团成员为村民检查口腔

实践团成员为村民测量血压

在团队指导老师的专业示范与严格把关下,队员们为深受颈肩腰腿痛困扰的村民,特别是常年劳作的老人,精准施灸。艾条温热的力量渗入肌理,村民张大爷长期僵硬的肩膀终于松快了些许,连声感叹:“这老法子,管用!”队员们运用所学知识,就常见慢性病管理、日常保健、饮食营养等问题进行通俗易懂的解答,发放精心编制的健康知识手册,让科学的健康观念如涓涓细流,浸润心田。

实践团成员为老人艾灸理疗

实践中,队员们一边讲解藿香、艾叶、陈皮等常用草药的功效与辨识方法,一边手把手教村民填充、缝合。一只只承载着防病驱蚊、宁心安神美好寓意的香囊在村民手中诞生,成为传递健康祝福的独特纽带。

实践团成员教村民制作香囊

对于行动不便的留守老人,“健农益行”团的服务从未止步于村委大院。队员们顶着烈日,携带便携式设备,穿梭于乡间小道,将健康服务精准入户:在王爷爷家中,队员们不仅为他测量了血压、血糖,还仔细检查了他常吃的几种药物,发现存在过期和存放不当的问题,现场指导清理并写下清晰的用药提醒贴在墙上。

实践团成员入户义诊

二、田间地头践初心:青春汗水助农兴

当了解到村中不少留守老人正为葡萄园套袋、除草等繁重农活而发愁时,“健农益行”团迅速调整计划,将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在村民的指导下,队员们认真学习葡萄套袋技巧与除草要领,随即挽起裤腿,躬身投入劳作。

葡萄架下,师生们一丝不苟地为串串青涩的葡萄穿上“防护衣”——专用果袋。套袋看似简单,实则需要细心与耐心,既要确保袋子完全撑开、果穗悬空其中不受挤压,又要扎紧袋口防止雨水和害虫侵入。汗水浸透了衣衫,泥土沾满了双手,但看着一排排整齐的白色果袋在阳光下闪耀,想着能为村民保住丰收的希望,疲惫感被满满的成就感取代。

短短数日,团队累计帮助12户留守老人家庭完成葡萄套袋约1.8万个,清理杂草约5亩。村民刘大爷看着自家原本杂草丛生的园子变得清爽有序,套袋工作也接近尾声,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笑容:“这些学生娃,真能吃苦!帮了我大忙了!”这份在泥土芬芳中结下的情谊,远比言语更真挚动人。

实践团成员进行葡萄套袋

实践团成员进行葡萄园除草

三、药安宣教强根基:知识赋能护康宁

用药安全是“健农益行”团此次调研的重中之重。通过前期精心设计的问卷和深度访谈,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小塬村村民,尤其是老年群体在药品购买、储存、使用等方面的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

实践团成员向村民普及用药知识

针对调研揭示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村民对过期药品危害认识不足;存在不看说明书、凭经验用药或随意增减药量的现象;针对这些痛点,团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精准宣教。集中讲座图文并茂,重点讲解药品有效期辨识、正确阅读说明书、合理储存条件(避光、阴凉、干燥)等核心知识;入户走访时,队员们化身“家庭药师”,手把手帮助村民清理家庭小药箱,处理过期药品,并在显眼位置张贴个性化用药提示卡;精心设计的“安全用药三要三不要”口诀(“要看清说明、要定期清理、要遵医嘱;不要混用、不要过量、不要存过期药”)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播。

实践团成员进行用药安全问卷调查

后测问卷显示,村民对基本用药安全知识的知晓率提升了约35%,主动检查药品有效期、改善药品存放条件的意识显著增强。

四、长效机制谋长远:健康乡村启新篇

“15天的服务是‘输血’,建立长效机制才是‘造血’的关键。”“健农益行”团队长在总结会上强调。如何让健康关怀在小塬村扎下根、可持续,成为团队后期工作的核心。

实践团队将前期收集的健康筛查数据(如血压记录、基础健康信息)和调研问卷进行系统整理,初步建立起覆盖重点人群(如高血压患者、留守老人)的数字化健康档案模板,移交给村卫生室,并建议其后续持续更新维护,为针对性健康管理提供依据。队员们探索搭建了简易的线上健康咨询平台,一方面,整理汇编了涵盖常见病预防、慢病管理、安全用药等内容的电子版“乡村健康锦囊”,留存村委供村民随时查阅;另一方面,建立了由专业教师指导、高年级学生志愿者轮值的微信群,为村民提供后续的远程健康咨询和用药指导答疑。

在活动过程中,团队有意识地对村卫生室工作人员和几位学习能力强的村民骨干进行了重点培训,内容涵盖血压计规范使用、基础急救知识、健康生活方式推广等,旨在培养一批扎根本村的“健康明白人”和“健康大使”。

实践活动尾声,实践团与小塬村村委会及镇卫生院举行了座谈,并初步达成合作意向框架。学院计划将小塬村作为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和健康服务联系点,未来定期组织师生进行回访、深化健康服务项目、开展更深入的乡村健康问题研究,将“健农益行”的旗帜长久地树立在小塬村的土地上。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健农益行”团在小塬村的实践,是高校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他们以健康为笔,以大地为卷,书写着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赤诚篇章。这份始于盛夏的守护,正以其务实的姿态和长效的规划,努力在小塬村生根发芽,织就一张守护村民安康的“幸福网”,为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贡献着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学校: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作者:张涵


标签:

从低空经济安全到中小企业服务赋能,这场座谈为京津冀创新发展注
成都理工大学志愿宣讲团走进社区开展核科普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