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滁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子重返母校开展“三下乡”宣讲——薪火相传助力成长

六月底的滁州,暑气蒸腾却挡不住青春的热忱。我们是滁州学院2024级美术学院10名学子组成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带着对母校的感恩与对学弟学妹的期盼,奔赴队长的母校——滁州博世高级中学,开展了一场以“分享成长故事,共话未来蓝图”为主题的校园宣讲活动。尽管团队成员家乡分散在安徽各地,但大家同心聚力,通过PPT展示、现场讲解、互动答疑等形式,从学校概况、招生政策到学院特色,全方位为博世中学的学弟学妹们解读滁州学院,尤其聚焦美术学院的专业优势与发展前景,用亲身经历点亮他们的升学之路。

跨越地域聚一心,一场为梦想奔赴的约定

“虽然我们来自安徽不同城市,但想为学弟学妹们做点什么,大家立刻达成了共识。”队长陈同学回忆,团队组建初期,成员们就因“家乡分散”的问题反复商议。有人提出“各自返乡宣讲”,但考虑到内容的统一性和团队协作的意义,最终决定以队长的母校——滁州博世高级中学为集中宣讲点,“集中力量办一场更深入、更系统的宣讲,才能真正帮到学弟学妹。”

多维解读传干货,一堂点亮方向的“升学课”

宣讲当天,小分队成员们提前来到博世中学。走进熟悉的校园,看着刻着校训的石碑、曾经奔跑过的操场,亲切感油然而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指定教室,反复调试投影设备,模拟宣讲流程,甚至预设了学弟学妹可能会问的问题。“站在讲台上,仿佛看到了高三时的自己,既紧张又期待。”队员石同学说,这种“身份转换”让大家更坚定了要讲好这场宣讲的决心。

博世中学高二年级的数十名学生早早坐满教室,不少人眼神里满是对大学的好奇。“提到滁州学院,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随着队长陈同学的提问,宣讲正式开始。

团队以“认识滁州学院,规划升学之路”为核心,分“学校全景”“招生解读”“学院风采”三大板块展开。在“学校全景”环节,队员们通过航拍视频展示了滁州学院琅琊校区与会峰校区的风貌——从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到充满艺术气息的美术学院展厅、热闹的食堂与宿舍,“我们学校两个校区都很美,琅琊校区靠近琅琊山,写生特别方便;会峰校区设施更新,社团活动特别多。”队员陈同学结合自己的日常,讲述着校园生活的点滴,台下不时响起会心的笑声。

互动交流暖人心,一次心与心的真诚对话

“学姐,美术专业对文化课的要求高吗?”“学姐,滁州学院的宿舍是几人间?”“如果想考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现在需要做哪些准备?”在互动答疑环节,学生们纷纷举手,问题从专业学习延伸到校园生活,甚至还有人问“学校食堂哪个窗口最好吃”。

面对每一个问题,队员们都耐心解答。被问到“文化课与专业课如何平衡”时,队员朱同学以自己的经历举例:“我高三时每天早上背单词、晚上刷数学题,周末才集中练专业课,关键是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谈到宿舍条件,队员林同学笑着说:“琅琊校区是四人间,我们宿舍还自己贴了壁纸、摆了绿植,像个小家庭一样。”

宣讲接近尾声,“今年九月,我们在滁州学院等你们!”队长陈同学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博世中学的王老师全程旁听了宣讲,她感慨道:“这种‘学长学姐面对面’的形式太有意义了!比起老师的说教,大学生的亲身经历更有说服力,孩子们听得认真,收获也大。”学生王同学则在笔记本上写下:“原来美术专业有这么多方向,滁州学院的美术专业听起来好有趣,我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双向成长悟担当,一段写满收获的实践路

宣讲结束后,小分队成员们在博世中学的操场上边走边聊,回忆着高中时的趣事,也分享着此次实践的感悟。“当学弟学妹们说‘谢谢学长学姐’时,我突然觉得所有的准备都值得。”队员刘同学说,这次宣讲不仅是“输出”,更是“成长”——从最初对着镜子练习讲解,到面对几十人从容分享,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队员们纷纷表示,这场实践让他们对“三下乡”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前觉得‘三下乡’是去帮助别人,现在发现,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学校,更懂得了‘传承’的意义。”正如队员张同学在实践日志中所写:“看着学弟学妹们的眼睛,我仿佛看到了曾经迷茫的自己,而现在,我们成了为他们指路的人。”

滁州学院历来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鼓励学子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此次24届美术生团队的宣讲,既是“反哺母校、回馈社会”的生动实践,也是高校与高中衔接的有益探索。“未来,我们想把宣讲内容整理成手册,发给更多高中学校,让更多人了解滁州学院,了解美术专业。”队长陈同学说。

离开博世中学时,夕阳正染红天空。队员们与老师、学弟学妹们合影留念,镜头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笑容。这场跨越地域的相聚,不仅为博世中学的学弟学妹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大学的窗,更让滁州学院的学子们在实践中读懂了“责任”与“担当”。这个夏天,他们用专业知识与真诚分享,为青春写下了最有意义的注脚。作者:钱庆君


标签:

青春实践赋能农业强国建设 ——青岛农大学子田间课堂书写新农答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