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推动城镇基础教育水平提升,依托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子的专业能力,2025年8月11日,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盛夏逐梦,情暖汀州”实践队到达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新桥中学,启动包含多种课程教学的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中,队员们精心设计的趣味课程不仅激发了当地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还锻炼了队员的教育实践本领,赋能城镇教育发展。
手工承非遗,趣味润童心
阳光倾洒的教室里,趣味螺钿非遗手工课诗意启幕。实践队员捧着提前备好的螺钿薄片、镊子、胶水、漆板等材料,先展示精美螺钿器物,再细致演示切割、打磨、镶嵌、髹漆等步骤,随后引导同学们分组尝试。大家专注地夹起五彩螺钿,小心裁剪、粘贴,随着操作,绚丽螺钿在漆板上渐成生动图案,奇妙蜕变引得声声惊叹。队员结合非遗文化,把螺钿纹理比作“大海的指纹”,讲述匠人采贝、制钿的传承故事,讲解镶嵌构图里的美学密码。大家在动手创作中,好奇端详每片螺钿的光泽变化,对传统技艺的探索欲彻底点燃,既轻松触摸到螺钿非遗的温度,动手与审美能力也在实践里悄悄提升,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图1:实践队成员进行手工指导(郑静雯\提供)
课堂播梦种,童心绽芳华
金箔似的阳光从窗隙溜进来,在课桌上铺成一片暖融融的光斑。投影仪亮起来,屏幕上跃动着追梦者的身影——攀山者踩碎晨霜,画星人彻夜伏案,光影里的执着让孩子们眼睛亮晶晶的。“我想当一名老师”扎马尾辫的女孩举着彩笔站起,笑声里裹着细碎的惊叹,分享像蒲公英种子般散开,消防员、花艺师、造机器人的,每个梦想都沾着童真的甜。最后,彩纸在小手里翻成一架架飞机,“三、二、一!”无数翅膀驮着字迹腾空,擦过吊扇、掠过窗台,有的落在书架,有的挂在树上,有的栖在笑弯的眼眸上。纸飞机穿过阳光的刹那,仿佛有千万个未来,正从这间教室里轻轻起飞。
图2:实践队成员进行课堂引入(林奕涵\提供)
红土载客史,薪火耀新程
临近中午,教室里暖意融融。实践队员带着精心准备的图文资料,细细讲解客家先民迁徙的源流与文化的孕育,随后播放客家民俗、古村落的科普视频。同学们专注地聆听、凝视,随着画面流转,围屋的构造、山歌的韵律、传统节庆的热闹一一呈现,独特风情引得声声赞叹。实践队员结合双语解说,用生动的比喻将客家文化比作“流动的乡愁画卷”,在汉语与外语的切换中,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其中的内涵。大家在视听交融中,好奇地探寻每一处文化细节,对客家文化的向往被深深勾起,既轻松走近了客家文化的起源与魅力,跨语言理解和文化感知能力也在体验中悄然增强,心中埋下了传承文化的小小种子。
图3:实践队成员进行客家知识讲解(李德淑\提供)
声绎百态趣,妙语启慧心
午后,推开英语趣配音课堂的门,仿佛踏入了一个声音的万花筒。空气里跳跃着各种奇妙的音节,不再是单调的朗读,而是充满了戏剧性的张力与孩童般纯粹的欢愉。实践队员带领同学们一起模仿动画片段中人物的语音语调,大家都大胆尝试,全身心投入。整个教室成了一个迷你剧场,一个声音的游乐场。经典动画台词在屏幕上流转,孩子们的声音则像活泼的颜料,为其涂抹上属于自己的色彩。专注的眼神、上扬的嘴角、此起彼伏的模仿声与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在这里,英语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符号,它化身为有温度、有表情、有故事的声音魔法。孩子们在角色扮演的游戏中,在声音的冒险里,不知不觉地让陌生的语音在舌尖变得圆润,让语感在笑闹声中悄然生长——原来,掌握一门语言,竟可以像玩一场酣畅淋漓的声音游戏这般快乐!
图4:实践队成员进行角色扮演指导(吴梦婷\提供)
析题型巧法,智趣启思明
教室里,没有往日那般沸腾的声浪,空气里悄然浮动着一种沉静而锐利的气息,仿佛一场无声的思维战役即将打响。白板上投射的英文篇章,宛如一片墨色的密林,每个字母都似带着隐秘的标记,等待着学生们去探寻。实践队员站在讲台前,以提问巧妙引导:“题干关键词如何圈画?”学生们纷纷积极参与审题练习,他们目光专注,在原文与选项间来回比对,仔细分析其中的干扰逻辑。整个氛围既严谨又轻松,学生们在解题策略的逐步拆解中,如同掌握了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逐步领悟“析题型—找方法—避陷阱”的思维路径,实现了从知识输入到解题能力提升的华丽转化。
图5:实践队成员进行阅读审题指导(李思洁\提供)
实践活动聚焦教育赋能与文化传承,开设五大特色课程:手工承非遗课堂带领学生体验螺钿镶嵌技艺,触摸传统工艺温度;课堂播梦种环节以互动形式激发少年志向,放飞承载梦想的纸飞机;红土载客史课程通过双语解说深入解读客家迁徙史与民俗文化;英语配音课在角色扮演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阅读策略课系统训练解题思维。活动既点燃了乡村学子的学习热情,也锤炼了实践队员的教学能力,有效助力城镇教育发展。
通讯员:王静雯 吴梦婷
指导老师:马世磊